一带一路·文脉相通|敦煌壁画修复和数字保护走向丝路沿线
导读
丝绸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荟萃的文化宝库敦煌莫高窟,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到了科学保护阶段。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积极推动敦煌保护和研究的国际化,在壁画修复和数字化保护等领域积极开展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如今这些研究成果又在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支持。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396nyivd8&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近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举办。
展览依托大量敦煌石窟的数字成果资源,将敦煌石窟艺术“穿越时空”再现。用分层壁画、3D打印、穿戴式虚拟漫游互动体验设备,让观众可视、可听、可感地体验敦煌艺术,让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里不可移动的文物“活”起来。
敦煌壁画
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然而,敦煌文物是很脆弱的。数字化是对当前文物信息保存一个很好的手段,是抢救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启动了“数字敦煌”项目。
“数字敦煌”项目
是一项敦煌保护的虚拟工程,该工程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交互现实3个部分,通过高保真采集、处理、存储敦煌文物信息,实现了敦煌文物的永久保存。“数字敦煌”的成果通过球幕电影再现敦化艺术的经典内容,游客可以在影院身临其境欣赏敦煌艺术之美。
2016年5月“数字敦煌”网站上线,不论你身处世界哪个角落都可以在网上全景式漫游莫高窟30个经典洞窟。
目前,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英国、法国的高校和博物馆开展藏经阁内容共享、控温控湿技术、创意产品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艺术史研究等方面的合作。
另一方面敦煌研究院也开始利用多年的文物修复和数字化保护经验协助丝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介绍:
“现在我们是跟印度签订了合作协议,来进行一些研究,马上我们要到吉尔吉斯斯坦去考察,然后跟他们要进行一些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合作。
”Δ 敦煌研究院院长 王旭东
在上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与在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东京文化财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在石窟环境监测、风沙防治、病害壁画机理研究、保护修复技术研发等方面全面、科学地保护和管理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主任 王小伟
我们现在对壁画本体来说,像壁画的起甲、酥结还有空鼓,这些病害有一套完整的标准的治理方法,我觉得壁画(保护)这块,尤其在国内排在前面的,因为国际上的像莫高窟这种,符合这种世界文化遗产六项标准的这种世界文化遗产也是非常非常少的。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交流合作。敦煌研究院应邀在土耳其、俄罗斯、蒙古、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等国家展开了一系列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使丝路文明成果与世人共享。
今年5月份,敦煌研究院将在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举办敦煌的展览,这个展览源自于敦煌壁画中的一个元素。
2015年夏天,该学院的理事会主席戴维爵士,给敦煌研究院赠送了一个三兔连耳陶版艺术品,敦煌研究院的人员发现这个三兔的图案,和公元五世纪隋代敦煌的一个藻井的图案,如出一辙。
Δ 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赠送的三兔连耳陶板艺术品
Δ 隋代敦煌藻井图案
文化是打开民心的钥匙,文化是超越国家,超越语言,超越宗教的,利用敦煌艺术展,我们能够跟丝路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才能让丝绸之路走得更远。
未来,敦煌研究院还将与俄罗斯、印度等拥有敦煌文物的国家合作,让散落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和文物形成完整数据库,共同提升敦煌研究的水平,通过人文交流、文化合作,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敦煌的研究和保护成果。
记者|孟颖
实习编辑|杨亚
运营|邓荣
往期节目推荐
长按扫描下方二维码识别
关注CCTV《文化十分》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博:@CCTV文化十分
合作邮箱:wenhuashifenxmt@126.com
CCTV-3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1:50
敬请关注!